English

普希金自然保护区巡礼

1999-06-08 来源:光明日报 王宪举 陈艳 我有话说

在伟大的俄罗斯诗人普希金诞辰200周年前夕,我们从莫斯科乘火车向西北行驶690公里,到达著名的古城普斯科夫,接着又乘汽车南行120公里,来到名闻遐迩的普希金自然保护区,当地人们称之为“普希金山”。所谓山,实际上是低矮起伏的丘陵。

翠绿的丘陵上青草如毯,黄花灿烂,似缎的小河蜿蜒,碧绿的湖水粼粼,茂密的树林深深,教堂的金顶闪亮。点缀在丘陵上的农家小院,盛开的白色和紫色丁香探出栅栏,随风送来一阵清香,沁人心脾。普希金自然保护区导游组组长叶连娜说,“这里的风景几乎保留了200年前的模样,普希金诗歌中描写的许多自然风光在这里都能找到。”

穿过一片参天树林,走过一座小桥,林间小道把人们引到“米哈伊洛夫斯科耶”村里的普希金故居。这是一幢灰顶白墙一层的俄式建筑,故居正面向南,开阔的庭院中央是一个圆形草坪,茵茵草地上26棵椴树的树冠被修剪成球形,众星捧月般环绕着一棵挺拔的橡树,这是普希金的儿子格里戈里于1866年亲手种植的。按照旧俄采用的尤立安历法,普希金的生日是5月26日,所以格里戈里种了26棵小树,眼下,那舒展的枝叶正吐着新芽。

1742年,彼得大帝把“米哈伊洛夫斯科耶”这一带的土地封给普希金的外曾祖父——立下战功的将军加尼拔尔,1771年,普希金的外祖父奥西普·阿布拉莫维奇开始在这里建造住房和花园。1806年,他的夫人马丽娜·阿列克谢耶夫娜和女儿娜杰日达·奥西波夫娜(普希金的母亲)继承了这个村庄,从此以后,普希金与这个美丽的地方结下不解之缘,总共来过6次。

普希金第一次来到“米哈伊洛夫斯科耶”是1817年夏,他立即为这里的景色所迷恋并写下了赞美的诗句,两年后他再次来到这里。

1824年8月普希金被沙皇“流放”到这里,一直住到1826年9月,共计2年多。他在这里写了100多篇作品,其中有长诗《叶甫盖尼·奥涅金》的4个章节,话剧《鲍里斯·戈杜诺夫》以及《茨冈人》等诗篇。

普希金在1925年7月曾说过,正是在这里,他的创作达到了繁荣阶段,他成为一个“现实生活的诗人”,完成了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变。

普希金的父亲对儿子颇为不满,对他严加管教,生怕他的自由主义思想传染给别人。普希金在自己家庭里得不到很多温暖,心里非常苦闷,因此,他几乎每天都去离“米哈伊洛夫斯科耶”不远的三山村奥西波娃家,这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,除了女主人以外,还有8个孩子,其中6个是女儿,与许多“势利眼”不同,他们不顾冷嘲热讽,并不对普希金怀有任何歧视和偏见,而是尊重他,喜爱他,与他一起玩耍,一起读书作诗,这使普希金受伤的心灵得到极大的宽慰,他沉浸在友谊与爱情的氛围里,忘却了自己处于流放中,创作的激情也就源源不断。

奥西波娃的两个女儿——安娜和叶夫普拉克西娅(爱称济济)就是普希金《叶甫盖尼·奥涅金》中二姐妹塔季扬娜和奥莉加的原型。济济是普希金最好的知己之一,她是知道普希金决斗详细经过的少数朋友之一。

可惜,在1918年俄罗斯国内战争中奥西波娃家的住宅被烧毁,现在我们看到的故居是1962年根据历史资料重建的。

奥西波娃家住房的旁边是一个长方形水塘,过了水塘就是一个森林茂密、鲜花盛开的花园,这就是普希金经常与奥西波娃的女儿们一起散步做游戏的地方,如今,椴树林荫道依旧枝繁叶茂,伸向索罗季河岸,白色的“奥涅金椅子”仍然放在老橡树底下,再往前走,就是一个带绿色亭子和浴棚的旧澡堂,花园中央是一片草地,旁边是由24棵橡树组成的“太阳钟”,那时,太阳的影子投到哪棵树的刻度盘上,普希金及其朋友们就知道到了什么钟点。

三山村愉快的生活和真挚的友谊使普希金终生难忘,他写道:对于一个人来说,最重要的莫过于“自由和友谊”。

普希金的墓地建在圣山修道院圣母升天教堂的高坡上,朱红色碑座前摆满了鲜花,纪念碑上半部分白色理石中雕有桂花的花环。1836年普希金在这里安葬母亲时,就在母亲墓地旁边为自己买下了一块墓地,第二年诗人就在决斗后去世,讲解员说,诗人在1836年就有预感:他将不久于人世。

陪同我们参观的讲解员叶连娜,从小学时代起就多次从列宁格勒来到“普希金山”参观,深深爱上了这个地方,大学毕业后,她主动来到这里工作,现在是普希金自然保护区解说员小组组长。她说:“我每天都读普希金的作品,从普希金的诗歌中获取力量,充实生活。”

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(下院议长)谢列兹尼在回答我们的问题时说,俄罗斯隆重举行纪念普希金诞辰200周年,首先是为了在俄国内和世界上再次引起人们对普希金的兴趣,因为近年来人们对普希金的兴趣有所下降,甚至在学校里学生也较少学习普希金的诗歌了;第二是要通过宣传普希金来弘扬俄罗斯古典文学和俄罗斯文化,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感情;第三是更加务实的目的,即修复许多与普希金有关的博物馆、故居和纪念碑,供人们参观。

普斯科夫州长米哈伊洛夫对我们说,纪念普希金的活动向俄国内外表明,“俄罗斯人民还有能力克服现在的政治和经济困难!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